州市动态

泸水:共建新家园 融入新生活

来源:云南日报          2021-02-25 07:24:17 【字体:

怒江峡谷涛声急,搬迁社区人忙碌。

一站式服务点,爱心食堂,一个个扶贫摊位,一间间扶贫铺面,处处是忙碌的身影。

地处上江镇的和谐社区是泸水市最大的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,居住着来自5个乡(镇)30个村的搬迁群众,共2556户1万多人,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%。

“搬迁只是第一步,做好搬迁后续帮扶,让搬迁群众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才是核心。”和谐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高德蓉说道,社区自2019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,泸水市委、市政府把“强化组织领导,支部建在楼上”落到实处,探索社区管理新方法、新思路,因地制宜制定管理制度,提升社区服务质量,来自不同村子、不同民族的易地搬迁居民休戚与共,齐心协力建设美好新家园,过上了好日子。

“居民在哪里,支部就要建在哪里”

去年12月8日一大早,社区卫生监督员文又凤扒就来到社区便民服务大厅,将巡查卫生情况时捡到的身份证交给高德蓉。

文又凤扒今年70岁,是一名老党员,自入住和谐社区以来,他就主动担任起了社区卫生监督员。“搬迁群众进城入镇,不仅是人来了,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要融入城镇生活,作为一名党员,应该以身作则,更好地带领群众融入新家园”。文又凤扒说。

和谐社区居住着2556户1万多名搬迁群众。如何把居民力量发动起来,引导大家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,共同建设幸福美好的新家园?

“强化组织领导才能提升社区服务质量,居民在楼上,支部就要建在楼上。”高德蓉说,和谐社区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,共有240名党员,分布于37栋居民安置用房,党员带着群众美化环境,领着群众务工就业,齐心协力建设新家园。

搬迁户开干益,搬迁前住在泸水市洛本卓白族乡俄嘎村高山,住的是茅草房,吃的是包谷饭,一年四季挣不到几个钱,日子过得很是穷困。

搬迁到和谐社区后,社区党总支、管委会根据开干益的身体状况,安排他当社区物业管理员,一个月有2500元的收入。开干益的儿子、儿媳妇和女儿去外地务工,生活条件有了大变化。

“之前,我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。现在住了楼房,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,还有活干、有固定的收入,全靠党的好政策。”开干益说。

日子逐渐好过的开干益,在做好物业管理的同时,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,学习傈僳族、白族民族舞蹈,周末到百姓大舞台表演。

在社区农贸市场,来自泸水市古登乡佑雅村的吴花妞租了一个摊位卖蔬菜,一天有200元左右的收入。

“在山上,一年最大的收入就是卖几头猪、几只鸡。现在,在家门口卖菜,既照顾了孩子、老人,还有经济收入,能养活家人,感觉很自豪。”靠自己养活一家人,吴花妞幸福满满。

就业是最大的民生。和谐社区设了44个“扶志摊位”供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就业。很多搬迁群众实现了楼上生活楼下创业的梦想。

目前,和谐社区已实现就业3906人,其中省外务工837人、省内州外224人、州内2845人。

“居民自己立规矩,效果出乎意料地好”

去年12月,社区网格员普中华将刚发布的和谐社区《居民公约》发送到微信群里。

“马上就到阔时节了,大部分人也回来了,要让每个网格员都看看,及时将《居民公约》发布到居民群里,宣传给老百姓,大家能够共同遵守《居民公约》,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”普中华说道,灭火器不在了、在楼梯间乱丢垃圾、有些居民凌晨两点醉酒而归等现象时有发生,普中华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

良好的社区环境要持久,需要得到社区居民发自心底认同的规则。由社区管委会、党总支、居委会、社区党员、群众代表共同参与制定的《居民公约》出台了,有了奖惩制度。

如今的和谐社区,醉酒夜归的少了、卫生死角没了、各项活动得到居民的积极响应。越来越多的社区党员、搬迁群众加入进来,大家各尽所能,共同维护新家园的良好环境。

优质服务暖人心

社区儿童之家,两岁半的和玉英正用手机和母亲视频。她的父母去了珠海打工,一年只能相聚一次,爷爷、奶奶不会使用智能手机,儿童之家满足了众多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需求,也让更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有个玩耍的地方。

课余时间的儿童之家总是充满欢声笑语,同是13岁的桑林才和邓雄文正在玩七巧板,他俩是城墙坝小学三年级的学生。然而,未入住和谐社区之前,根据年龄就读相应的年级是件困难的事情,生活在怒江峡谷,看天一条缝、看地一条沟,学校与家的距离是用时间来衡量的。“以前,我们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,所以年龄小的时候,自己也不敢去学校。”桑林才和邓雄文说。

相比之下,两岁半的和玉英就幸运得多,在未达上学年龄之前搬入社区,学校、幼儿园就在家门口,上下学方便,能够按时入学,在社区的城墙坝幼儿园、城墙坝小学就读,直到小学毕业。

除了教育,老人养老也是搬迁群众考虑得最多的问题之一。搬出大山,意味着成为新市民,“春种一山坡、秋收一箩筐”的日子将会渐行渐远,“就业一人、脱贫一户”意味着更多的年轻人将要外出务工,许多老人第一次到泸水、第一次进入城市。

和谐社区有留守儿童、独居老人、残疾人共100多人,针对他们存在生活自理困难的实际问题,和谐社区开办了“爱心食堂、幸福餐桌”、“留守儿童之家”,还建立了“管委会工作人员+孤寡老人(留守儿童)”一对一结对帮扶服务机制,切实让外出务工人员子女、老人衣食无忧。同时,统筹社区工作力量,广泛动员社区工作人员、社会爱心人士,充分组织社区党员、待业大学生、社区能人、返乡务工人员,组建“扶贫暖心团”,扎实开展安置点暖心服务和志愿服务,打扫卫生、跑腿买货、聊天解闷等,让社区留守老人尽快融入城市生活。

74岁的空巢老人李四南年迈身残,料理生活十分困难。搬迁初期,老人十分忧虑,担心适应不了新家生活。“我的两个女儿都嫁到远的地方去了,是管委会工作人员一直照顾我的生活。他们带我看病、给我送饭、帮我打扫房间,他们都是我的好儿女。”李四南老人对记者谈起了搬迁后的幸福生活。“虽然很多节日见不到女儿,但和工作人员和老人孩子们一起过节,我也能感受到跟儿女团圆的味道。”李四南激动地说。


     |      分享到:
 相关文档:
中国政府网
微信 微博 电脑版
主办单位:365bet体育投注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: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: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: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
曝光 无障碍
网站支持IPv6
365bet体育投注人大常委会 | 政协365bet体育投注委员会 | 365bet体育投注监察委员会 | 365bet体育投注高级人民法院 | 365bet体育投注检察院
网站地图  |  网站声明  |  365bet体育在线我们
主办单位:365bet体育投注人民政府办公厅
运行维护:云南网
政务服务便民热线:12345
公众号 微博
网站支持IPv6   滇ICP备05000002号    政府网站标识码:5300000033   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